张丽军 教授,博士生导师
张丽军(1972.12—),男,山东莒县人,教授,博士生导师;曾任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、山东师范大学bat365中国在线平台官方网站副院长;山东省第四批齐鲁文化英才,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二届客座研究员,山东省首批、第二批签约文艺评论家,山东师范大学东岳学者;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,中国文联全国首届文艺评论骨干班学员,鲁迅bat365中国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第26届文学创作(文学评论)班学员;兼任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、《百家评论》副主编、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理事、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。
1993年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习;200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bat365中国在线平台官方网站,获得文艺学硕士学位;200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bat365中国在线平台官方网站,获得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。
迄今已出版《“当下现实主义”的文学研究》等著作7部。在《文学评论》、《文艺研究》等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,其中《新华文摘》主体转载1篇、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主体转载1篇,《新华文摘》论点转载多篇;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0余篇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,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、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。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、泰山文艺奖、刘勰文艺评论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。在20世纪乡土文学研究、当代文学批评、新世纪70后作家群研究、样板戏研究等领域有较大影响。
国家精品课程“中国现代文学”主讲教师;获“中国现代文学”成教特色课程二等奖、研究生优秀教学奖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、山东师范大学第二届研究生“学术十杰”指导教师、山东师范大学第二届“我心目中的好导师”、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名师、山东师范大学第二届“五导”教学团队主导师、第十四届“挑战杯”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。
1、《“当下现实主义”的文学研究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4年版。
2、《“样板戏”在乡土中国的接受美学研究》,人民出版社,2014年版。
3、《对话与争鸣——新世纪文学文化热点问题研究》,上海大学出版社,2009年版。
4、《乡土中国现代性的文学想象》,上海三联出版社,2009年版。
5、《馨香母亲花——王玉梅艺术评传》, 山东文艺出版社,2010年版。
6、《谔谔之声——关于新世纪文学的理性思考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1年版
7、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》,山东文艺出版社,2009年版
1、张丽军:《当代文学的“财富书写”与社会主义新伦理文化探索——论张炜<艾约堡秘史>》 ,《文学评论》,2019年第2期。
2、张丽军:《百年中国戏剧现代化语境下的“样板戏”论》,《文艺研究》,2017年第4期。
3、张丽军:《新世纪乡土中国现代性蜕变的痛苦灵魂——论梁鸿的<中国在梁庄>和<出梁庄记>》,《文学评论》,2016年第3期。
4、张丽军:《“新乡镇中国”的“当下现实主义”的审美书写——贾平凹〈带灯〉论》,《文学评论》,2014年第1期。
5、张丽军:《论老舍的城市底层叙述》,《文学评论》,2010年第3期。
6、张丽军:《未完成的审美断裂:中国70后作家群研究》,《新华文摘》,2013年第11期。
7、张丽军:《<古船>:百年乡土中国历史罪恶与精神救赎的“天问”》 ,《南方文坛》,2019年第1期。
8、张丽军:《民间情怀的坚守与自我惯性的突破——评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系列新作》,《山东社会科学》2019年第2期。
9张丽军:《改革开放与新时期中国文学四十年》,《河北学刊》2019年第2期。
10、张丽军:《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:现状、问题及实现路径》, 《山东社会科学》2018年第3期。
11、张丽军:《生态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胡冬林散文创作探索》,《民族文学研究》,2018年第3期。
12、张丽军:《论毕飞宇小说话语的力与美》,《小说评论》2019年第4期。
13、张丽军:《寻找日常微物“精神光芒”的新美学原则——刘玉栋小说论》,《东岳论丛》,2018年第8期。
14、张丽军:《论鲁迅对乡土中国文化转型的思想认知及其形象谱系》,《南方文坛》2017年第6期。
15、张丽军:《为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正名的十大理由》,《小说评论》2017年第5期。
16、张丽军:《“一任语言的溪流淙淙远去”——论吕新的长篇小说新作<下弦月>》,《当代作家评论》2017年第6期。
17、张丽军:《70后作家:如何成为文学“中坚代”》,《小说评论》,2015年第1期。
18、张丽军:《中国文坛异军突起的审美新力量——中国70后女作家论》,《山东社会科学》,2015年第11期。
19、张丽军:《“鬼魂书写”的后死亡叙述及其精神限度——论余华新作<第七天>》,《北京社会科学》,2015年第2期。
20、张丽军:《“中国新现代性”与百年文学史的“民生”主题》,《当代作家评论》,2014年第2期。
21、张丽军:《百年中国农民城市梦的审美嬗变》,《当代作家评论》,2014年第6期。
22、张丽军: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构的探源性、基础性之作——论刘大先的<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>》,《民族文学研究》,2014年第2期。
23、张丽军:《“豪华落尽见真淳”——李师江小说论》, 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,2014年第11期。
24、张丽军:《“死亡”:生机勃勃的生命意志——余华小说中的死亡叙述研究》,《北京社会科学》,2013年第6期。
25、张丽军:《论1920年代文学的左翼化》,《文艺理论与批评》,2012年第1期。
26、张丽军:《新世纪文学经典化危机及其建构途径》,《南方文坛》,2012年第2期。
27、张丽军:《当代文学制度的内在属性、历史变革和改革趋向》,《小说评论》,2012年第4期。
28、张丽军:《韩寒论》,《文艺争鸣》,2006年第3期。
29、张丽军:《论电视剧〈红灯记〉的美学理念和艺术功能》, 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,2011年第8期。
30、张丽军:《新世纪文学人民性的溯源与重申——兼与王晓华先生商榷》,《文艺争鸣》,2005年第5期。
31、张丽军:《具有现实精神和社会主义理念的新政治写作——张平论》,《文艺争鸣》 CSSCI, 2010年第7期。
32、张丽军:《论1950年后的老舍“城市底层叙述”》,《南方文坛》,2010年第4期 。
33、张丽军:《文学评奖与新时期文学经典化》,《南方文坛》,2010年第5期。
34、张丽军:《论鲁迅和老舍的“底层叙述”》,《文艺理论与批评》,2010年第4期。
35、张丽军:《90后“白毛女”为什么愿嫁“黄世仁”——兼对历史文本化、意识形态化文学叙事的反省》,《探索与争鸣》,2010年第8期.
36、张丽军:《文学评奖机制改革与新时期文学》,《小说评论》,2010年第6期 。
37、张丽军:《百年乡土时空里的“阿Q”》,《南方文坛》,2007 年第4期。
38、张丽军:《鲁迅〈故乡〉“藏碗碟”悬案与开放式语文教学》,《语文建设》,2005年第10期。
39、张丽军:《论齐鲁文化与新世纪山东文学的“难美”飞翔》,《小说评论》,2009年第1期。
40、张丽军:《新世纪乡土中国现代性裂变的审美镜像——读贾平凹的〈秦腔〉与〈高兴〉》,《文艺争鸣》, 2009年第3期。
41、张丽军:《新世纪中国文学陷入“中年危机”了吗——与陈思和先生商榷》,《探索与争鸣》,2009年第8期.
42、张丽军:《重建新世纪中国伦理的文学思考——论赵德发〈君子梦〉、〈双手合十〉的伦理叙事与道德关怀》,《小说评论》2009年第3期;
43、张丽军:《“消费时代的儿子”——对余华〈兄弟〉“上海复旦声音”的批评》,《文艺争鸣》,2008年第2期。
44、张丽军:《 “恋身”、“失身”、“洗身”与“毁身”——论祥子身体的自恋与毁灭》,《民族文学研究》,2008年第2期。
45、张丽军:《农民陈奂生的精神溯源与当代启示》,《语文建设》,2005年第7期。
46、张丽军:《文学何以走向农民——赵树理对当代文学的启示》,《文艺争鸣》,2007年第1期。
47、张丽军(第1位):《谈语文学科中的性别偏见》,《语文建设》,2005年第2期。
48、张丽军:《乡土中国文学的“农民劳动史”“乡村心灵史”——读贺享雍<土地之痒>》,《当代文坛》,2019年第3期。
49、张丽军:《茅盾、茅盾文学奖与新中国文学70年》,《光明日报》,2019-10-12。
50、张丽军:《抵御逼人寒气的生命“火光”——评张悦然<我循着火光而来>》,《人民日报》海外版,2018-10-20
1.《新世纪中国长篇小说的“新现实主义”审美书写研究》,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(19ZBW100),经费20万元。
2、《乡土中国文化重建与农民形象审美嬗变研究》(编号:12BZW114),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,经费15万元。
3、《70后创作群研究》,2011年度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,经费1万元。
4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《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的发掘、整理、研究与出版》(10&ZD099),子课题《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作家书信研究》(10&ZD099—04),经费2万元。
5、《“样板戏”在乡土中国的接受美学研究》,第四十五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,经费5万元,编号:20090450157 ,主持。
6.2007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:《现代作家的农民观与农民形象的精神嬗变研究》,编号:07CWZ01,主持。
7.《中国新文学巨匠与现代文化建设(编号AYJ01) 》,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课题,主持“老舍与现代文化建设”子课题。
8、2019年山东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“沂蒙精神的当代文学书写”(19CQRJ06),经费3万元。
9、2017年 五四时期山东新文学研究,山东省委宣传部、省作协课题,经费3万元。
10、2017年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“当代文学经典与文化传承研究”(编号:17CQRJ01),经费3万元。
11、2014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:《当代生态文学研究》,编号:14CWXJ73,经费2万元。
1、《新世纪乡土中国现代性蜕变的痛苦灵魂》,2019年度山东省第33届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。
2、《“新乡镇中国”的“当下现实主义”的审美书写》,获2017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。
3、《未完成的审美断裂:中国70后作家群研究》,获2015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。
4、《老舍城市底层叙述研究》,获2012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。
5、《谔谔之声——关于新世纪文学的理性思考》,2014年泰山文艺奖(文学类),山东省委、省政府奖。
6、《当代文学制度的内在属性、历史变革和改革趋向》,2013年第七届刘勰文艺评论奖。
7、《乡土中国现代性的文学想象》,获得2011年山东省第二十五届社科成果三等奖。
8、《“消费时代的儿子”——对余华<兄弟>“上海复旦声音”的批评》(编号227),2010年获得山东省第二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。
9、《论电视剧〈红灯记〉的美学理念和艺术功能》,2012年获“泰山文艺奖”(艺术类)三等奖。
10、《对话与争鸣——新世纪文学文化热点问题研究》,获2011年第六届刘勰文艺评论奖。
中国现代文学史(本科)
中国现代诗歌鉴赏(本科)
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(本科)
中国当代文学精讲(本科)
中国现当代戏剧经典赏析(本科)
新文学巨匠与现代文化建设(研究生)
中国新文学研究方法论(研究生)
文学理论与当代文学史实践(博士生)